fbpx

這週的Rich Dad Radio Show要來講講美國的中央銀行 羅伯特清崎邀請的來賓是Nomi Prins, 她在美國的華爾街先後擔任過高盛與貝爾斯登的董事經理,後來退出了華爾街並開始出書,探討美國金融的大問題。 華爾街這樣的投資銀行都在做什麼呢? 實際上,銀行分為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,商業銀行就是我們一般去的那種銀行,而投資銀行的名字跟它實際做的事情都沒關聯,它既不「投資」,也不是「銀行」。主要的業務就是兩項:

第一是用數學模型去設計金融產品,然後賣給一般銀行。

第二是擔任企業併購的媒婆,甚至會做媒做到國際去,協助國際間的企業併購,甚至是貸款給其他國家的政府。

 這次的節目一樣在探討美國的債務問題,不過因為最近台灣的大選剛過,我想結合金融心得與選舉的一些心得。先從我的結論說起吧~ 其實我覺得不管投誰、投那個黨派,甚至美國總統是誰,下面這句話都放諸四海皆準: 給錢的手,永遠高於拿錢的手。政治人物只有四年、最多八年可以做事,看似政治人物可以是人民的希望、民主的象徵,但是政府的背後永遠有一股力量在操控: 銀行家們。誰掌握了貨幣的發行權,誰才是真正的世界主人。但是這些人在歷史上一直都低調到不行,所以對我來說,該投票我還是會投票,因為這是公民應盡的義務,改變社會的一步。不過,我也很清楚,遊戲規則,其實一直都是屬於默默操控著金融體系、操縱著貨幣的「隱形富豪」所掌握的 ~ 所以只有學習財商,才是超越政治,能給自己和家人最好生活的方法!  為什麼說「給錢的手永遠高於拿錢的手」呢? 美國政府就是最好的例子。政府不是營利單位,只能靠稅收政策來賺錢,但是稅收絕對是不夠的,所以發行國債 ~ 選舉的時候,政治人物都得承諾人民要發放更多福利,但是錢從哪兒來,想必稅收是不夠的,所以只能一直借錢。我們跟銀行借錢都會有個上限,但是美國政府可以把公債無限調高,然後聯準會就可以一直印鈔票來買,問題是這些印出來的鈔票,都沒有進到我們手裡,而是先進到了大銀行與財團的手中。

Nomi Prin告訴羅伯特清崎,美國政府借錢就是一直借來資助那些2008年金融海嘯差點倒掉的大銀行,這些印出來的鈔票並沒用來打造國家的建設,或投入生產中。這最後會導致利率的飆升,那會有什麼後果? Nomi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,就像你今天借車貸買了車子,每個月5%在還,但是到了下個月就變10%了! 你永遠都還不完 ~ 然而當你付不出來的時候,他們可能就會把你的車子拿走。可是美國借錢是沒有抵押品的,因為美元早就不需要黃金作為擔保品了。所以就是以債養債~

反觀中國因為是美國國債的最大買家,會覺得說那這樣美國真的能還錢嗎? 所以中國也開始自己印鈔票,但是他們用在打造國內的建設。所以在這裡就是一個很基礎的財商觀念,美國就像是借錢去Shopping, 而中國雖然也是印鈔票,但比較不那麼差的是,它投入在建設,變成能產生收入的資產,幫自己還債。其實我覺得看這些國際財經時事,應該先從基本的財商去切入,才不會霧裡看花。 像我之前就是覺得好像看連續劇,卻是從一半開始看,前面根本不知道發生什麼事,然後又有一堆錯綜複雜的利率、數字、國債等等名詞,讓人覺得理財很難以靠近。 這一集的內容,老實說我聽了三遍都還有點消化不了,所以我只能跟你分享我最真實的想法。比較讓我覺得有體悟的是,台灣這次的選舉,尤其是公投,先不論結果到底如何,最立即的效果是「加深了人民彼此的對立、價值觀的衝突、激烈的仇很」,巧的是,就在我寫下這段話的同時,前幾集羅伯特清崎也提到,川普現在的許多作為與言論,都加深了美國這個國家的對立與仇恨。每個人都會以自己的標準、自己的利益出發來看世界,來捍衛自己的價值觀。老實說,這種情況是「要對不要贏」,每個人都只想證明自己是對的,沒有人願意為了「共贏」而退讓,蠻可惜的。  我不知道你怎麼想,但我覺得,就像羅伯特清崎說的「每件事情都像硬幣一樣,一體兩面,我們應該站在硬幣的中間(邊緣)去看事情,增加自己的智慧」我想做的事情是,持續的研究國際的財經、理財知識,然後面對這個越來越不確定的世界,能保有一定的財務自由,讓我的孩子也受到最好的教育。 P.S. 對了,我要當爸爸了哈哈哈哈哈~~ 歡迎你訂閱我的部落格 跟我聊聊你有什麼想法 另外,我的Kaizen 17+1部理財賺錢筆記,也正在趕製當中,(到下方) 訂閱我的部落格,我會在Email中告訴你最新的消息,你還有機會免費得到這套價值5000的理財精華影音筆記喔! 全手繪製作的! 你絕對會喜歡!

(Visited 6 times, 1 visits today)